四川省经济学家企业家联合开发中心主办

询盘信息 您暂无未读询盘信息!
官网
页面位置页面位置 : 首页 > 调研报告

达州通川区高钙菜产业化发展的报告 四川省经企联研究中心专家组

发布时间:2024-04-26作者:admin

编者按:高钙菜是蔬菜园子里的一种新的品种。这种新的蔬菜品种,人们喜欢食用,市场需求量大,很有发展前途。它解决老区土地撂荒问题,又增加了农民收入。这种新的品种,就是农业、农村的一种新质生产力。应该大力支持和推广,使小蔬菜成为一个大产业。

一、高钙菜的来历

 

     高钙菜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专家杨扬教授多年培养,曾在山东、陕西等省经过多次试种,取得多种数据和经验,他才带着这种高钙菜,在达州通川区江陵镇玉龙峡山区进行试种。选择这里种植高钙菜是根据江陵镇土壤、气候条件及达州市城区蔬菜供给的实际,先将草庙村4个社近50亩撂荒地,按高标准农田标准,经过翻耕整理,全部栽种上高钙菜。同时又将相邻的180余亩灌木丛的林地,以退林还耕方式进行改造,也都种上了高钙菜。在各项指标都达到理想结果后加大投入,至今已先后成片种植高钙菜种苗1300余亩,投入260余万元,今后将逐步向邻近村、镇扩展,在现在规模的基础上,继续扩大种植,让高钙菜产业真正造福老区人民。

二、高钙菜的特点

1、含钙元素比较高

2024年3月19日至3月25日,高钙菜通过检测,样品500g,含钙2661mg/kg;含锰5.381mg/kg;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。

 

       钙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,从骨骼形成、肌肉收缩、心脏跳动、神经以及大脑思维活动、直至人体的生长发育、健脑益智和延缓衰老等等,可以说生命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钙。每天食补摄入足够量的钙,促进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,有利于人体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力。在缺钙的饮食中,身体会消耗骨骼中的钙,导致健康紊乱和疾病。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发现,对于普通成年人,建议每日钙摄入量1000毫克,中老年朋友每天钙摄入量应增加到1200毫克。

2、易于种植

   高钙菜可以分散种植 也可以成片种植。种植技术含量不高,易为农民所掌握,便于推广,形成规模化、产业化生产。

3、人、畜可以共享

   高钙菜人可食用,人食之剩余,可以作为青饲料供猪、牛、羊等牲畜食用,从而保证人对肉食品的需求。

4、味美

   人们可以多种食法。用开水煮后凉拌,比一般的凉拌菜好吃。此外,也可以煮汤、蒸食、炒、烫火锅等等,

5、保鲜时间长

   一般的条件,高钙菜用保鲜袋包装后,可保鲜3--5天,保证运输到成都、重庆等大市场后,仍然是新鲜蔬菜

 

三、专家评估

 1、高钙菜含钙是它的特色,但它仍是蔬菜,熟食时,色、鲜、味齐全,从营养学上讲,乃是人间美味极品。


2、有较高的药用价值。由于高钙菜含钙量较高,对缺钙引起的脚、腿酸,骨质疏松的老年人,对儿童缺钙、发育不良者有药食善治疗作用。特别是到2035年,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亿以上,老年人补钙需求量大,市场空间广阔。

3、生长期短、产量高、价值高、成熟的高钙菜每年可收割6次之多, 亩产达到2万斤,按2元/斤计算,一年亩收入为4万元。这对老区农民的增收是一个很大的贡献。

4、推广容易,适于规模化、产业化生产。平坝、山区都可以规模种植,建立一个高钙菜基地,就可使老区一方农民增收致富,高钙菜就变成富民菜。

总之,在革命老区种植高钙菜,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。

 四、几点建议

 1、 县(区)、镇党委和政府应高度重视、积极支持。认真解决高钙菜产业化发展的土地、资金、劳动力等问题,真正做到种植一片,富足一方,使老区人民富裕起来

2、坚持公司+专业合作社+农户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,使这种生产方式,更加适应高钙菜这种新质生产力的需要,推动高钙菜快速、有序的发展,以满足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需要。当然也要注意不可一轰而起,循序渐进,根据市场的需要,先规划,后扩张。

3、加大金融支持,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,总是有这样、那样的困难,特别是资金短缺,一时间很难解决。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及其金融机构,应对高钙菜种植的公司、专业社、专业大户实行优惠贷款等的支持,以使这农村的新质生产力获得快速的发展。

4、农村农业部和科技管理部,对于高钙蔬菜的创新种植和产业化发展应给予适当奖励,以鼓励引种、创新种植、规模化生产的公司、专业合作社、专业大户。同时鼓励专家、教授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新质生产力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4年4月8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