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就听说平昌县在利用秸秆生产机制炭,也就是处理农业“三废”和林业“三废”,综合利用秸秆,变废为宝,还大地一片干净,还天空一片洁净,还人居环境一片清净。造福于民。顶着炎炎烈日,我们从巴中驱车前往平昌,又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,前行30多公里,来到平昌县zui边远的得胜镇,在满山翠绿的玉米地中间,突显一栋栋错落有致的硕大厂房,在砖混与钢筋构建的高大厂房里,扑入我们眼前的是墨绿色的机器设备。这就是被称为当地唯一的现代化工厂——“得胜炭化合作社”。
秸秆变废为宝,平昌创新在先
得胜炭化合作社的炭化炉日均炭化秸秆3-5吨
得胜炭化合作社社长,也就是当地的村主任告诉我们,这套炭化炉是村里唯一的工业设备,投资50多万元建设而成,每天可以炭化农业“三废”,主要包括水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等农作物的根茎叶5吨左右;林业”三废“,主要包括木材加工以后的边角余料和树枝树根3吨左右。出产碳粉1吨左右,出产副产物醋液1吨左右,以及可燃气体0.5方左右。既可以吸收当地方圆10公里的村民将废弃的秸秆和树枝树根树叶运送来,每吨换取200多元的收入,同时也可净化当地环境。作为村里的炭化合作社,平均4吨废弃秸秆可以出产1吨碳粉,加上人员工资综合成本大约在1300元/吨,卖给县上的公司是按2000元/吨给合作社结算的,因此,村里合作社的炭化炉如果满负荷地运转,仅仅是碳粉的纯收入,一年就有20多万元,再加上醋液深加工成为除臭剂、营养液,还可以提炼焦油,增加不少于碳粉的利润。更为关键的是能够解决当地村民就地就业,也是创业。不用外出打工,既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,工作的收入还不低于外出务工的高收入。这样的好事可以说很难遇到,又何乐而不为?所以,村主任毅然挑起了经营炭化合作社的重任。据他介绍,目前在平昌县,已经建了13个像得胜镇这样的炭化合作社,由于疫情影响了几个月的生产,目前都在陆续复工复产了。
从炭化炉出产的碳粉是精加工机制炭的主要原材料
秸秆,古称藁,又称禾秆草,是指水稻、小麦、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,其中水稻的秸秆常被称为稻草、稻藁,小麦的秸秆则称为麦秆。在工业化以前,农民对秸秆的利用五花八门,非常丰富。比如在中国南方,人们将稻秆晒干储藏,可用作柴火,编织座垫、床垫、扫帚等家用品,铺垫牲圈、喂养牲畜,堆沤肥还田,甚至用于制作简易房屋的屋顶等,很少被直接浪费掉。中国近二十年来由于煤、电、天然气的普及、各种工业制品的丰富,农村对秸秆的需求减少,大量秸秆的处理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,虽然法律禁止,但很多地方农民仍然直接在田地里燃烧秸秆,引发空气污染、火灾、飞机无法正常起降等后果。特别是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,总有大量的小麦、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,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,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,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。据有关部门统计,我国作为农业大国,每年可产生7亿多吨秸秆,成为"用处不大"但又必须处理掉的"废弃物"。
在发达国家,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,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找到了多种用途,除传统的将秸秆粉碎还田作有机肥料外,还走出了秸秆饲料、秸秆汽化、秸秆发电、秸秆乙醇、秸秆建材等新路子,大大提高了秸秆的利用值和利用率,值得我们借鉴。如北美以耕种玉米、小麦为主,每年产生大量的秸秆。在加拿大的农业区,当玉米成熟时,人们就用玉米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把玉米秆切碎,切碎的玉米秆作为肥料返到田里。在美国,有24个农业州,每年能收集大约4500万吨秸秆,被用作饲料,或者用来盖房,将整捆的秸秆高强度挤压后填充新房的墙壁;此外,美国还积极推动再生能源事业,把秸秆作为新兴的替代燃料特别是生物燃料,从中提取乙醇进行开发利用,使秸秆综合回收利用有了新发展。当然,这些活动得到了政府补贴等政策的鼓励与支持。在欧洲,则开创了秸秆发电的新途径。丹麦是世界上首先用秸秆发电的国家,农民将秸秆卖给电厂发电,满足上万户居民的用电和供热需求,电厂降低了原料成本,居民获得了实惠的电价,而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又无偿地还给农民作了肥料,从而形成了一个工业与农业相衔接的循环经济圈。在日本,人们主要是把秸秆翻入土层中还田用作肥料,也把秸秆用作粗饲料喂养家畜;此外,对部分难以处理的秸秆,则通过专门组织、采取统一地点和时间进行就地焚烧。日本也在积极挖掘秸秆的燃料转化潜力,已研制出从秸秆所含纤维素中提取酒精燃料的技术,向着秸秆的科学化、实用化迈出了新步伐。
工人们正在安装加工机制炭的机器设备
我国的秸秆还田要影响作物生长,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,综合开发利用又面临着技术不成熟、投资比较大、效果比较差的窘境。农民急于焚烧,而政府急于封堵,二者就打起了游击战。实际上,秸秆综合开发的前景非常好。有学者算过一笔账:如果我们能将秸秆在农村就地变为国家急需的工业原料,实现产业化,吸纳农村劳动力,将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。如果能转化我国每年7亿多吨秸秆的50%,将是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;如果能创建以秸秆为原料的新型生态工业,实行种植业、养殖业、农副产品加工业、秸秆生态工业四业相结合的高级阶段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,则农用生物柴油燃料、寡糖植保素生物农药、秸秆有机肥、秸秆生物饲料等都是秸秆转化的产物,有望形成比传统"石油农业"劳动生产率更高、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,这种前景十分诱人。目前我国也有不少地方积极探索,创造性地采用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办法。如利用秸秆造纸;或者利用秸秆生产无甲醛系列秸板,广泛用作高档家具、高档包装、高档建筑材料以及高档音箱等基材,既能增加农民收入,还能出口增加外汇收入,使秸秆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;鼓励农民扩大养殖规模,使秸秆成为牛羊的粗饲料;而平昌利用秸秆生产机制炭的循环生态产业链已经形成。这就是当地村民在村支委与村委会的带领下,成立秸秆炭化合作社,招收村民就地就业创业获得工资收入,收买村民废弃的秸秆以增加村民的额外收入,村民年底还可以在炭化合作社分得红利;炭化合作社对当地秸秆进行初加工成为碳粉、醋液,卖给县里的农业龙头公司,进行精深加工成为机制炭、除臭剂、营养液等产品,卖向全国各地市场,取得源源不断的利润。
那么,县里的秸秆综合利用公司,又能获得多大的利润?才能可持续地发展?带着这样的问题,我们又驱车前往平昌县城,来到秸秆综合利用公司,便见师傅们正在安装机器设备
从这套设备出来的就是机制炭了
置放在厂区货架上的机制炭
平昌公司的康总接待并告诉我们,今年的疫情虽然对公司生产影响很大,但是公司领导与员工上下齐心,目前已经全部复工复产了。上面是公司新上的设备正在安装,一旦调试成功,将提高产量一倍以上。而公司生产的机制炭,已经打开了市场,还供不应求。价格也还可以,公司收购原材料的成本2000元/吨,加上一些辅料与加工成本,每吨机制炭的综合成本在2500/元——2800元之间,公司以3300元/吨的出厂价批发出去,利润还可以,而且也卖得快,几乎没有存货。因此,公司在加班加点地帮助各个炭化合作社复工复产,提高产量何质量,力争生产出国内质优价廉的产品,保证市场供给。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允许“地摊经济”,允许人们进城摆摊设点,经营各种产品,给各地的底层人们带来了希望之光。因此,购买机制炭,从事烧烤的客户越来越多,这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市场的需求,公司一定会增加产量,保证供给。
机制炭在这里包装过秤
堆放在厂区等待出厂的机制炭
看完了平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以后,我们专家组一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:早在2015年11月25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农业部、环境保护部就联合发出通知,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,力争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%以上。转眼之间,2020年就过去了一半,就全国而言,对于秸秆的综合利用真的能够达到85%以上吗?已经构建了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生态产业链的平昌,可能都还达不到,何况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进行综合利用的地方呢?看来,我们对于秸秆综合利用,尤其是变废为宝的任务还非常的漫长而艰巨啊!